《普贤行愿品》(一)

曲尼江楚仁波切
2024-02-07

《普贤行愿品》是非常重要的经文,藏文的《普贤行愿品》是从唐三藏法师翻译的汉语文本里面翻译过来的。《普贤行愿品》里面包含了大手印,大圆满和道果,所有诀窍都在里面。

普贤在藏语里面叫“衮度桑布”。“衮度”是摄受,总摄的意思。“桑布”是善,完整,统一的意思。当你发现世间的一切本来圆满、清净,这时候的状态就叫“普贤”。《普贤行愿品》讲的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,所以《普贤行愿品》非常重要。

《普贤行愿品》是非常重要的经文,藏文的《普贤行愿品》是从唐三藏法师翻译的汉语文本里面翻译过来的。这个要讲可能需要八节课,希望你们平常尽可能积累一些福报资粮,做一些供养——点上一盏,或者五、六盏灯,供一些水和水果,可以把它们观想成无穷尽的灯,无穷尽的水,无穷尽的水果。

一、供养是在训练我们的“般若”

我们供养的是实体,而这些实体只是一种媒介。我们真正供养的是——“五妙欲”,是“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”。 “色”是指我们用眼睛所见到的东西; “声”是用耳朵听到的所有声音; “香”是用鼻子闻到的所有味道; “味”是可以用味觉品尝到的所有食物;身体的涂香则是“触觉”,五妙欲包含了我们在世界上所觉知、所拥有的一切事物。

我们的供养都是用观想来进行的,其实是在训练我们的“般若”。慈悲的特质是分享,“六度”也叫“六般若”,其实讲了慈悲的六种表现方法,按次第依次是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六度可以按次第走,但同时一个慈悲的念头,一个菩提心便具足了这六度,六度是在刹那间的菩提心里都具足的。

愿为一切众生而觉醒,这里面包含了分享——觉醒是为了分享;持戒——为了众生而持戒;精进——为了觉醒一定要精进,要用利己利他的原则照顾好伴侣、父母,照顾好能照顾的一切,这样的精进就有了欢喜心。但一定要注意,精进不是拼命,做任何事情如果到了拼命的程度,你应该自我检讨并需要转化自己的思维,当念经拜佛也拼命的时候,收获是很小的。

二、用《普贤行愿品》积累福报功德是最好的

修行只需要保持三个教言和大乘佛法的三个特征:

一、正确的发心,做事之前进行正当的发愿,愿一切众生觉醒;

二、正确的观想,一切有为法如光如电如露,这个地球本来就是净土;

三、正确的回向,愿以我的些许功德回向于众生的觉醒。

如果具有这三个特征,吃喝拉撒都是修行,你会有“警觉而不紧张,自然而不散乱”的心。你们平常就可以积累福报功德,用《普贤行愿品》是最好的。

《普贤行愿品》里面包含了大手印,大圆满和道果,所有诀窍都在里面。大家平常想的“诀窍”可能像烟花,很多人认为的觉醒就像烟花那么灿烂,那么辉煌,别人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你。为什么我们喜欢别人羡慕?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和承认,一旦别人不承认你,你就没有存在感,就会想尽办法捣乱。

我们一定要明白,你需要存在感是因为你的心本来是这样,你从心上去存在,而不要在别人身上去找存在感,去妄求别人对你有正面肯定的看法。别人对你笑一笑,你就觉得被重视了;别人对你瞪眼睛,你就觉得被轻视了。象我这样近视的人,有的时候你感觉我在瞪你,其实我只是在调节我的眼睛。

在没有明白佛法、人生意义的时候, 我们总是希望别人来肯定自己。我们的虚荣心及要求是合理的,但方法是错误的。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说,很多时候,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弟子会供养很贵重的东西给我们,我们照样会接受,因为无论贵贱,对我们来说那都只是一件东西,如果这些弟子供养贵重的东西是希望我重视他,那他就错了。供养重要的是训练心,而不是供养本身。

好,那我们就普贤行愿吧!

三、正文

普贤在藏语里面叫“衮度桑布”。“衮度”是摄受,总摄的意思。“桑布”是善,完整,统一的意思。当你发现世间的一切本来圆满、清净,这时候的状态就叫“普贤”。《普贤行愿品》讲的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,所以《普贤行愿品》非常重要。想必大家在汉传佛教里面也念,藏传佛教里面,这是出家人每天早上的功课,要会背的。

“所有十方世界中,三世一切人师子”。

世界有哪“十方”呢?平面八方,再加上下,一共是十个方向,是立体的。所以,空间是多维的,如果上下的维度变了,就出现三维、四维,就叫“多维空间”,所显现的情况就不一样了。

“世界”是什么意思呢?世是世俗时间的意思,界是界面的意思。世俗的界面,我们认为是相对的,相对即是世俗,绝对即是解脱。这个世界是相对的,意思就是这个世界是绝对的,因为“世界是绝对的”是相对于“相对”来说,所以在这里是有漏的。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,都是通过我们的感受所创立的,这就叫“世界”。

世界是一个概念,是多重的,里面包含了很多宇宙。空间叫“宇”,时间是“宙”。世界分为不同的层次,状态不一样,频率不一样,有三十三天。同一个频率里面还可以有不同的频率,比如说一到五的频率中间还可以有很多宇宙,所以不同的宇宙都是有无数不同的世界。无论是世界还是宇宙,都是我们所认识与定义的时间和空间所造就的,时间或者空间一变,世界就变了,宇宙也变了。

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为“三世”,“人师子”就是勇猛的,觉醒的,具有正确见地的人。

“我以清净身语意,一切遍礼尽无余。” 

清净是什么?可染可净——可以受到污染,也可以把它清净掉。在这样清净的状态下,所显现的身语意也是清净的。通常我们认为,纯白色是干净的,其实白色里面也有杂质,是有染的,这就是能够受污染又能够清净的状态或性能。这两种状态加在一起才叫圆满的清净,只能受污染不能清净,那不圆满,只能清净不能受染,也不圆满,清净本来是一种状态。

平时生活中的行为也好,或是在做大礼拜也好,我们都会用身口意。但是我们经常光动脑子不动身体,“君子动口不动手”,“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” ,这些认知行为造就了我们现在能说的人很多,能做的人没几个。但我发现西方人的动手能力就很强,每家的工具房里都放着很多工具。上山去徒步,从头到脚全副武装,累是累了点,但也非常方便。那么身口意也不能光说不练,而是把脑子里想的、嘴里说的都落实到行动中。

“一切遍礼尽无余” 里边是个诀窍——修“一”就是修“一切”,供养一佛就是供养诸佛。所以一佛就象征着一切觉醒,当你对觉醒充满了信心的时候,就是对一切佛充满了信心。所以一念即是万念,修一就是修一切,一切又是一,这就是“一切遍礼尽无余”——大方便的意思。我们皈依的时候皈依一位俱德上师,等于皈依了所有上师佛,以正确广大的发心与身口意,皈依于一切诸佛的法报化之圆满智慧。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,是皈依自己的自身佛性,自性人人皆有,从无生死与增减。确信这一点,所以以后不要一天到晚到处瞎皈依,真正如法皈依一次,彻定无疑就够了,就像结婚一样,就结一次,不要说“明天心情好,再结一次”。这就有问题了!

“ 普贤行愿威神力,普现一切如来前。”

普贤的意思是“心”的周遍觉醒。一切都是圆满的,这是一种觉醒的体现,也就是菩提心。愿菩提心是愿意觉醒的心,行菩提心就是四无量心,是实际做出的慈悲的行为,六度、菩萨道都是行菩提心。

这里的“如来”是“如实而来”的意思,已经跟实相智慧没有任何偏差,已经圆满了,知道了所有圆满体性与现象的如来实相与究竟智,即为“如来”——如实而来。“普现一切如来前”的意思是,以让“心”觉醒的愿望以及觉醒的行为加起来的这种力量,把“菩提心”显现在一切真实无漏的境界中。当我们以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,虔诚地进行礼敬的时候,是以“圆满的心”为基础,此“圆满的心”就是“如来”,我们见到一切是圆满的时候,我们自己也圆满了。就好比当我们观上师为佛的时候,我们的佛性也在显现一样。所以观想很重要,但此上师非彼上师。

前六句连起来的意思就是:所有一切世界中,所有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觉醒者,我以清净圆满的身口意,虔诚地礼敬诸佛,以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力量,把“菩提心”显现在一切真实的境界中。

(未完待续)

来源:曲尼江楚仁波切2015年12月26日温哥华 《普贤行愿品》荟供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